《重庆中小学校长谈教育》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校长王国华:心中有“人”,育人有“道”:探索“六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奠基学生终身发展
编者按: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前,我市教育系统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各中小学校长围绕如何将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到教育改革发展的全领域、全过程,结合各自学校的实际和实践开展了深入的学习和讨论。为此,市教委《重庆教育》双微平台联合华龙网推出《重庆中小学校长谈教育》系列报道,走进中小学,与校长面对面,谈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心得,谈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提升的思考,谈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努力,以期与更多教育同行一起分享和探讨。
关键词:推动教育转向
◆ 校长观点:
核心素养赋予基础教育以新时代的内涵。落实核心素养,最为根本的意义就是推动教育的转向,在探索中构建新的育人模式。
问: 当前,“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热词,你认为“核心素养”的提出,对基础教育意味着什么?
答:核心素养赋予基础教育以新时代的内涵。首先,教育目标上,“知识核心时代”逐渐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学校的任务不再是灌输“知识”,而是给学生未来发展提供“核心素养”。
其次,增强了改革的使命感,学校要准确把握核心素养对学校教育改革的统领性,提升改革的自觉性,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
第三,要求变革育人模式。核心素养对整个未来素质教育的推进,提供了方向性的东西,其实质就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落实核心素养,最为根本的意义就是推动教育的转向,在探索中构建新的育人模式。
◆ 校长观点:
不少自主招生的名校,会把学生还原到学习过程中去考察,降分录取,这是新时期人才选拔模式的深刻变化。
问:关于“素质教育”“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请你谈谈它们内在的育人目标、教育体系的转变。
答:三者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是1.0版、2.0版、3.0版。当然,从“素质教育”到“核心素养”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少自主招生的名校,会把学生还原到学习过程中,参考学科竞赛、创新作文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等竞赛成绩降分录取学生,这是新时期人才选拔模式的深刻变化,更看重人的本身发展和素养。
回到核心素养,其中的实践创新,对学生的要求就有所变化了,若还停留在以前的知识技能,就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变化。我认为核心素养更直指教育的真实目的,即育人。
◆ 校长观点:
学校要尽最大的努力和可能开设校本课程,并有效发挥社会有益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养料,学生才能成长、成才。
问:从顶层设计到落地生根,“核心素养” 转化为学校实践,显然还有一段距离。这方面,巴蜀中学做了哪些探索?
答:学校要在高位的教育方针和具体的教育实践之间,搭建一个桥梁,使广大教师能够时刻将自己的教育教学与核心素养相对照。我们的做法是深化和落实“挖掘潜能,张扬个性”这一办学特色。
怎么做?关键在课程设计和实践活动上。在开足、开好国家课程基础上,我们构建了独具巴蜀特色的“131”校本课程体系。即1门校本必修课程“人文课程”,培养家国情怀;3门校本限定性选修课程“人生课程、科学课程、健康课程”,保障全面发展;1门校本自主选修课程,促进个性成长。
比如,学校所处的渝中区作为重庆的母城,有着深厚的人文积淀,我们针对此开设了《巴渝文化探究》《重庆古迹、遗址寻踪》两门校本课程,带着学生实地探索重庆的历史文脉,实现重庆文化的传承,两门课都入选了重庆市精品选修课程。
此外,学校还搭建了实践教学平台、科技活动平台、竞技活动平台等,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合作、探究与创新,鼓励学生“做中学”。
◆ 校长观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要求我们从学生终身的发展去思考,基础教育阶段,优质高中通过”六年一贯制”的办学模式,能让更多的人享受优质教育的资源。
问: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你认为新时代教育改革、教书育人的关键点在哪里?
答:作为一个教育者,心中一定要有人,我觉得这是非常关键的。除了从课程上下功夫,我们更要从学生终身的发展去思考。我们最近的一个大转变就是提出“六年一贯制”,从初中开始就介入培养具有巴蜀特色的学生。
目前,我们初中改革正在探索4+2的模式,比如语文,6节课中,用4节课教授大纲内容,另外2节课就是拓展内容。3年后就有一套巴蜀自主编撰的校本课程,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特色就出来了。
再如数学学科,我们允许学生在完成基础学业后,发挥其数学造诣,参加数学学科竞赛,学生拿了一等奖、二等奖。他们未来凭借数学学科的素养,能为一些名校所看重,也就多了一个途径进入名校获得发展。
◆ 校长观点:
新高考改革,“选择”二字很重要。这就涉及到学生的生涯规划,要让学生提早认识自己、发掘自己。
问:请谈一谈新高考改革与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有什么内在关联。
答:新高考,“选择”二字很重要。6选3,怎么去选?这就涉及到学生的生涯规划。如果一个学校对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不够,进入高中后往往就不知道怎么选,所以“六年一贯制”很必要,要让学生提早认识自己、发掘自己,我到底对什么感兴趣,我到底要学什么,我的未来路径是怎样的。巴蜀中学很重视这块,成立了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中心。
此外,6选3,再结合高校在人才选拔方面的变化,若还仅是依靠高考原始分来培养人才,是有问题的。我们必须重视真正能影响孩子终生的素养的培养。我们要把学生的素养,和高校的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结合起来,这个通道要打通。所以教育者的眼里不能只有分,要有人!
◆ 校长观点:
巴蜀中学的育人目标、发展愿景,要与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核心素养育人目标充分结合起来。要做好顶层设计,要加强学习和创新,要着眼于人的终身发展去培养。
问:请展望和阐释一下巴蜀中学的发展愿景。
答:巴蜀中学的育人目标、发展愿景,要与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核心素养育人目标充分结合起来。我们要把党的教育方针具体落实到办学行为中,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作为巴蜀中学而言,是打造一所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受人尊敬的中华名校。第二要加强学习和创新,结合教育改革的方向,将核心素养落实到课程上,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第三要着眼于人的终身发展去培养,于我们而言,就是在相应的初中把“六年一贯制”贯穿下去。巴蜀人敢想实干、锐意进取的精神特质已经融入骨髓,巴蜀中学的教育改革创新,一直在路上。
王国华,现任重庆市巴蜀中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2010年,他带领着巴蜀人提出了“善为根、雅为骨、志为魂”的德育理念、“责任立己,制度立校”管理理念、“精教博学”的教学理念、“挖掘潜能,张扬个性”的办学特色和“创建一所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受人尊敬的中华名校”的办学愿景。2015年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2015年9月3日,参加天安门阅兵观礼;2014年获评“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2013年5月,被重庆市总工会授予“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等。
来源:重庆教育